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公司业绩 新闻中心 在线订购 联系我们
首页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蒙古包——不能遗忘的文化

发布时间:2019-06-13 浏览次数:3634次

  蒙古包——不能遗忘的文化

  蒙古包的来历

  蒙古包,是游牧民族特有的文明形式,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绵长的年代。

  蒙古包有其开展、演变的过程:古人制造洞室,沿洞壁用木头、石头砌到洞沿,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。洞顶要留一口子,供人收支及走烟、出气、采光、通风之用,后来开展成蒙古包的门和天窗。那时称这种洞室为乌尔斡,“乌尔”原意为“挖”的意思,现代蒙古语中已经专指蒙古包天窗上的顶毡,引伸为“家”“户”等意。

  在打猎收集年代,蒙古族住在窝棚里,这种圆形拱顶的荫蔽窝以活树为支柱,用桦树皮掩盖,制造简单,便于遗弃。随着原始人类由收集向打猎过渡,活动范围越来越大,同时也把一部分食草动物逐步驯养成牲畜,呈现了畜牧业的胚胎。这就要求有一种便于迁徙的居室,所以窝棚之类的修建应运而生。在打猎年代向游牧年代过渡时,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子,帐子用树木做支架上盖毛皮。

  进入畜牧社会,蒙古包支架变成哈纳,同上面提到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在一起,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。也呈现了毛毡帐,其形似天幕,用羊毛毪掩盖。据《呼伦贝尔概要》载:“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,每限于游牧,依水草而居,转徙无常,概以穹庐为栖止。此种天幕生计,可蔽风雪,可防虎狼。”“穹庐满洲语曰‘蒙古博’,俗读‘博’为‘包’。”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:“朔风吹雪下鸡山,烛暗穹庐夜色寒”,所咏的便是蒙古包。

  台甫:蒙古包

  江湖门户:蒙古族游牧民住宅

  江湖称号:古代称为穹庐、毡帐、毡包等

  江湖眷属:蒙古包首要由架木、苫毡、绳带三大部分组成。架木包含套瑙、乌尼、哈那、门槛。通俗来说,套瑙便是蒙古包的顶、乌尼是椽、而哈那是围墙;苫毡包含毡门、支柱、顶毡、围毡、外罩等;绳带一般包含带子、围绳、压绳、捆绳、坠绳、哈雅布琪。

  行事作风:草原风

  性格特点:木。蒙古包首要材料为木材,而非水泥或钢材。

  生命值:距今两千余年前,自匈奴年代起就已经呈现,一直沿用至今。通过几千年,穹庐通过匈奴以后的回鹘、柔然、突厥、鲜卑、契丹等多个民族传承、改造,不断适应所在的自然环境和游牧日子,表现出其强壮的生命力。

  战斗力:***文明遗产

  蒙古包营建技艺已被列入***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,由蒙古包衍生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建技艺,也被列入国际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  江湖方位:最具蒙古民族特色的民俗文明

  蒙古包内外包含蒙古民族的审美观、价值观、情感和祈愿,从中可发现蒙古族的民俗文明。传统蒙古包修建能表现蒙古族员的创造型思维以及环保意识。进入近代,国内国际对蒙古包的研究也比较活泼。

  蒙古包的建立过程

  蒙古包的建立过程是由整理基址、立门、捆接哈那、立陶脑、衔接乌尼、铺设顶毡、围铺围毡、铺设陶脑毡等过程组成。建立过程中遵从着“从右至左,从下至上,从内至外”的原则。

  第一步 为整理基址。

  第二步 为立门捆结哈那。先解开哈那绳,将折叠的哈那伸打开,以致其网眼呈正方形,将其高度对齐门框。即从右至左顺次将哈那捆接好,将最终一片哈那与门框捆结后构成一个由门和哈那构成的围合空间。

  第三步 为立陶脑衔接乌尼。在高举陶脑后,人站在哈那围外边,拿起靠放于哈那围的乌尼,对准陶脑外圈的侧口,逐个刺进并将套索套入哈那头上。

  第四步 为铺放顶毡。将顶毡扔上蒙古包斜顶,将其铺开,先铺前顶毡,再铺后顶毡。

  第五步 为铺设围毡。打开叠好的围毡,从门框右侧围铺,在其左侧接上另一块围毡持续铺设,直到门框左侧,勒紧并固定围毡绳。

  铺开围毡后,又从门框右侧系好外围绳,从上至下的顺序将三条外围绳顺次拉紧并系于门框左侧。此时,两块围毡必须有部分的重叠,从而防止呈现缝隙。

  第六步 为铺设陶脑毡。在蒙古包顶铺设最外层的顶毡,将绳索交织压好,铺盖陶脑毡,将其绳索系牢,完结整个蒙古包的建立作业。

  蒙古包物品陈设与风俗

  天窗里飘出的缕缕炊烟,蒙古包中心的香火,标志着崇高的传承之火,涵义传统、传承与交流。

  蒙古包内陈设的依据,首要是承继了老祖宗敬奉香火、神佛的传说,同时也跟男女劳作的不同分工有联系。蒙古包的空间分三个圆圈,东西的支配分八个坐次。不仅八方都有安放东西的当地,正中还有安排香火(灶火)的当地。

  特别一提的是蒙古包的炉灶香火方位,在蒙古包里,火撑子是最崇高、最重要的铺排之一。蒙古包建立好以后,最早要做的事便是安放灶火(支火撑)。

  在蒙古族风俗中,炉灶居于人们居所的中心,它不仅能烧煮食物,也给牧民带来温温暖光明,在蒙古包中摆放在正中心。作为日子用火,是家庭安定、永存的保证。炉灶是联合家庭的枢纽,是宗族的标志。蒙古语季子成为odqun,od表明火,odqun意为守灶之人,在承继宗族香火中具有重要作用。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按照蒙古人的风俗被称为季子,即“联系着火和家灶的儿子”。换言之,他被认为是祖业的承继人。正因为炉灶是宗族的标志,蒙古族至今仍然保存着婚礼从点着炉灶的火开端的风俗。

  蒙古包的领悟

  丹麦著名探险家亨宁·哈士伦所说:“蒙古包崇高的火焰是家庭与部落日子的中心。传统便是在这里发生的。那些围绕在蒙古包周围的,有着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征的语言和气氛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,成为交流古与今的桥梁。”

  天窗里飘出的缕缕炊烟,蒙古包中心的香火,标志着崇高的传承之火,涵义传统、传承与交流。蒙古包上的图画多以福禄喜庆、长泰安康、花草纹样为体裁,表达人们对美好日子的追求平和安吉利的神往。


相关推荐

© 正蓝旗金莲川蒙古包有限责任公司

联系电话:13674897774

蒙ICP备17005877号-2 技术支持国风网络

蒙公网安备蒙公网安备15253002000005号

正蓝旗金莲川蒙古包有限责任公司
联系电话:13674897774
网址:www.nmmgb.cn
公司地址: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
Copyright © 2017 正蓝旗金莲川蒙古包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蒙ICP备17005877号-2 蒙公网安备 蒙公网安备15253002000005号 电子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  

蒙古包 蒙古包帐篷 毡房 豪华蒙古包 大型蒙古包

继续浏览